文章分類Article
關於自我覺察
文/朱妍叡 諮商心理師
在健身運動中有一個評估訓練強度的做法,像是在做完每組動作後,問自己在保持動作品質的狀態下,還能做幾次。還能做幾下的次數理應會隨著運動組數增加,身體的疲累感增加而遞減,若沒有,可能代表,在掌握身體的狀態上還有一些誤差。這個做法的用意在於增進自己在運動中的覺察,評估自己當下的狀態。我認為有了這個評估,運動者較能將焦點放在自己身上,比較不會產生,『別人可以,為什麼我做得這麼辛苦』的誤解,或是勉強要達到一個不適合自己的目標,進而造成不必要的運動傷害。
這個評估訓練強度的方法,讓我想到兩件事情,一是我們有時可能會有,『別人這樣做,我也可以』的心態,即使自己可能真的也可以,只是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很容易讓我們忘了,其實對方跟自己是不同的人,有著非常不一樣的狀態、能力等複雜的因素,但這個『別人可以,我也想要』的心態可能讓我們做了一些自身能力承受不住的決定,因此能夠覺察、了解自己的狀態這件事,不管在運動或是其他的情境都格外重要,可能可以讓我們避開一些不必要的傷害。
二是覺察自己的狀態看似很簡單,但實際做起來,並不容易。以上面的評估訓練強度為例,有時自己真實的狀態,以及實際還可以做幾次的感受,兩者會有些落差,像是身體覺得快要掛掉了,嘴巴上卻說可以再做個五下。而這個感受與現實的落差,還是需要慢慢體會調整,必要時尋求專業教練的回饋。這也讓我想到很多時候,我們試著努力把事情做好,把焦點放在眼前的任務,卻忘了自己除了想要達成任務,仍有些其他的感受,『我行嗎?』、『我累了』、『我需要停下來』、『要堅持到什麼時候才算是夠了』,只是那個想要達成任務的心,可能讓我們忽略心中這些還很模糊的感受,而不知道該如何適時喊停。
或許你會問,要怎樣才能自我覺察呢?其實自我覺察就是把焦點重心擺回自己身上,和健身運動也有點類似,要姿勢穩定,就是要慢,不求次數或是重量的增加,而是在慢下來的過程中體會,肌肉是如何被自己使用。覺察自己的情緒也是如此,當自己能夠慢下來,不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而往前衝,心中那些感受或許才會浮現,也讓我們有機會進一步了解這些感受可能是怎麼回事。
雖然心理治療和健身無法完全類比,但某種程度上,心理治療也像是一個內在心智的肌力訓練,那些模糊陌生的感受,就像是許久未使用的肌肉、有時候也需要另一個人的協助,讓這些陌生的感受活絡起來,形成對自己更近一步的認識,或是評估,讓自己可以更穩當地去面對生活丟給我們的挑戰。
#日音心理治療所
#朱妍叡諮商心理師
#台中市心理諮商
#多元文化諮商
#英語諮商 #心理諮商
#自我探索 #情緒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