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Article
藥物治療,還需要心理諮商嗎?
文 / 凃冠宇 臨床心理師
有些人好奇,接受藥物治療後,還需不需要心理諮商?或是接受心理諮商後,還需不需要藥物治療?
接受藥物治療,還需要心理諮商嗎?
許多接受藥物治療的個案是這麼分享:「雖然情緒不至於一直往下掉,或是不會感覺到那麼難過,但還是覺得怪怪的,好像什麼被拿掉,沒有太難過的感覺,可是心裡也沒有因此感到快樂」
藥物會是現今身心醫學的主要治療方法,還是有它的效用和道理。生理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影響生理。生理上的不舒服,藥物治療的效果是最快速的。不過藥物治療始終也有它的限制,如果您的症狀跟情緒、心理有關,還是需要透過心理諮商暸解跟症狀有關的心理困擾較好。如此比較有機會提升生活品質,以及未來逐漸好轉時有機會能減藥或停藥(但這部分須仰賴醫師的判斷)
那接受心理諮商,還需要藥物治療嗎?
這問題,我想得依據診斷類別(如思覺失調或躁鬱症等仍建議藥物治療),或是症狀、情緒帶給我們不舒服的嚴重度來決定。
舉例來說,您有沒有過牙痛的經驗?
牙痛的時候,我們所有的注意力都會被凝聚到那顆牙齒上。整天只會想著誰可以把我的牙痛治好!把痛拿掉!要等一個禮拜才能看牙,都像是被凌遲般的難熬。如果您從小都是健齒寶寶,很難想像牙痛的例子,那應該也有過發燒或是胃痛等身體很不舒服的經歷吧?那個時候只想睡覺,對食慾、玩樂或性慾等慾望會完全失去興趣。即使要談些什麼或想些什麼,都可能欲振乏力。如果難受到無法思考,難受到無法靜下來談話的狀態,藥物治療可以幫助我們好過一點,此時合併藥物治療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當我們好過一點,比較有空間和能量可以思考、理解這些心理困擾是什麼。
藥物治療有它的效用與限制,心理諮商也是。兩者常常不是對立的關係,而是合作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科學上認為任何取向的心理諮商如果搭配藥物治療,效益會是最好的。
如果您有心理諮商的需要,也覺得或許我們能幫上忙,請放心與我們聯繫。如果您也想要找身心科醫師,不清楚可以找誰的話,日.音有與一些身心科醫師合作,也許我們也可以提供一些選項參考。如果您已經有自己長期合作的醫師,也建議您跟原本醫師保持合作,能夠讓您信任的醫師才是最有幫助的。心理與生理的互補合作,就好比溝通良好的父母一起照護孩子,孩子會被照顧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