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Article

透過「外語」說出「內心」

分享到



文 / 凃冠宇 臨床心理師

 

您有沒有過說外語的經驗?
 

可能是講英語的時候,也可能是講日語、台語或是中文的時候
 

說外語時,很容易想著這個字要怎麼講?

 

我會不會講錯?我的文法正不正確?  

 

然後在心裡不斷的檢查要說的話

 

越檢查,越慌張,越說不出口

 

深怕對方聽不懂怎麼辦?

 

會不會覺得我很可笑?很笨?

 

接著發現,對方說什麼,我怎麼也聽不懂啊!!

 

好緊張、好挫折,也好想逃

 

越說越不清楚,也越不敢用外語表達自己的感受

 

 

但或許也有過這種豁出去的經驗

 

管他文法對不對,單字對不對,腦袋想到什麼就拼拼湊湊講出來啦!

 

咦!?我講的那麼爛,對方好像還是聽的懂耶!

 

而且我怎麼講好像都可以,對方好像真的理解我想表達什麼耶!

 

接著發現,我好像也聽得懂對方在講什麼耶!

 

這種被接納和理解的感受,鼓舞我們願意去說也更敢說

 

越說越清楚,也越能用外語表達自己的感受

 

 

有些人會說我的成長環境都是母語,沒有這種挫折經驗耶

 

但其實也有喔…因為沒有人一出生就會說話

 

任何種類的語言都是出生後慢慢學習來的,其實都像是「外語」

 

當我們牙牙學語時,如果能遇到有耐心和接納的大人

 

我們會從這跌跌撞撞的經驗裡開始精熟大人的語言

 

越說越清楚,也越能用外語表達自己的感受

 

但如果遇到沒有耐心和不是那麼支持的環境時

 

可能會太害怕說錯而不敢說,即使後來學會了語言,仍難用它來表達自己

 

時時刻刻都在檢查自己說的話、做的事到底正不正確

 

越說越不清楚,也越不敢用外語表達自己的感受

 

 

情緒表達也是相同的道理   這裡提到的「外語」指的是語言

 

心理治療(心理諮商)其實是希望透過傾聽和理解

 

幫助一個人可以放心的去說、放心的去想

 

當不用在意自己講的好不好、講的正不正確

 

當講的七零八落的還有人聽得懂時,當想法似乎會被接納時

 

那會讓一個人更能夠用「外語」去述說自己的感受

 

當內心感受可以透過外在言語訴說出來

 

才有機會了解自己內心到底怎麼了?

 

理解這些情緒是想要表達什麼?

 

也才知道該怎麼好好照顧自己的內心世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