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Article

為什麼緊張時深呼吸沒有用(上)?

分享到



圖/陳垣長 設計師
文/凃冠宇 
臨床心理師 

 

 

前一篇文章提到緊張時,利用呼吸技巧的確是有助於生理和心理上的緩解。不過,有些人可能會有疑問:緊張時深呼吸,這…我們也知道啊,但自己使用時怎麼好像沒什麼效果?究竟是方式不正確呢?還是這根本是騙人的說法?

我們試著從「錯誤的技巧」「不習慣的反效果」「誰的拳頭大」,來想想深呼吸不太靈光的原因:

 

1. 錯誤的技巧

許多人的深呼吸都是大口地用力吸氣,如果接上生理回饋儀器時會觀察到,這樣的呼吸方式只會讓末梢血管更收縮,身體更緊繃,用這樣的方式呼吸個五分鐘,甚至可能會出現頭暈腦脹的不舒服感。

2. 不習慣的反效果

我們先來想想,什麼時候會感覺到緊張?是不是在陌生、不熟悉、不確定的處境時容易感到緊張?多數人平時沒有使用深呼吸技巧的習慣,一旦緊張時才開始改變呼吸方式。在陌生、不熟悉、不確定的處境,這時再使用一個陌生、不熟悉、不確定的呼吸技巧,這樣很可能只會是提油救火。

3. 誰的拳頭大

負責油門的交感神經與煞車的副交感神經許多時候是競爭關係,誰的拳頭大,就輪到誰說話。緊張具有滾雪球的特性,隨著緊張時間越長以及失控感的疊加,這雪球越滾越大,交感的拳頭也越滾越大,即使有深呼吸的助拳,副交感的拳頭仍打不過強勢的交感時,自然感受到的就仍然是緊張。在強烈情緒狀態下,其實也比較難直接感受到放鬆技巧的幫助。

 

上述這些狀態,可能導致原本技巧真的有舒緩緊張的生理效果,也被抵銷掉了,緊繃的身體可能反而會變得更緊繃,緊張的心情當然也更難放鬆。當上一篇提到深呼吸有效果的條件都不存在了,我們經驗到的就會是無用的感覺。

那怎麼辦呢?

如果期待深呼吸在關鍵時刻要能派上用場,首先需要學習正確的呼吸技巧,也許可以透過生理回饋的放鬆訓練,幫助自己更有效率地學習正確的呼吸技巧。除了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平時需要演習!否則結局很可能會像是在補習班學英文,考試雖然拿到高分,但是真正要用英文表達時,卻一句說不出口的窘境。

如果您已經學過放鬆技巧,也許可試著在日常生活中的場合下練習技巧,譬如在等待紅燈、排隊結帳,這類讓人心浮氣躁又磨人耐心的時刻。練習,細細去體會自己感覺的變化;觀察,什麼時候開始使用技巧效果最好,避免緊張的雪球越滾越大。靠著平時的演習,讓技巧融入生活的一部分,逐漸熟悉後, 才有機會在關鍵時刻發揮效果喔!

TOP